第七百四十章 三过边墙而不出-《顽贼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除此之外,集结大军还有一个用处,就是逐走刘承宗之后,接应被困在大明的阿济格。

    诸多八旗贵族,都认为今年被刘承宗逼至绝境,就是因为早前阿济格那两万军队迂道攻明,以至于盛京兵力不足,左支右绌。

    否则也不至于叫刘承宗打进边墙。

    两支兵势庞大的军队在边外滚进,日间行进,尘纷蔽天,夜驻营火,漫如星瀚。

    巨大声势,令锦州城关门闭户,就连海边的铺子都卷进城内,生怕两支敌军转头南下。

    不过其实,战场上不论黄台吉还是刘承宗,都不知道,阿济格的一部分军队已经出边了。

    阿济格害怕啊,入边前他把费扬古的镶蓝二旗留在边外,给黄台吉报信,结果那支军队就没了,进了昌平派人出边也联系不到。

    他在京畿散开了抢劫倒是挺顺,毕竟明军的调度一时半会赶不上他,四处劫掠八方蹂躏,抢了就跑,地方上的民间武装、规模较小的营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。

    但阿济格很清楚这都是假象。

    八旗军就是对京畿百姓的优势再大,也是无根之萍,总有疲累的时候,战斗力不可避免地会持续下降。

    在边内造成多大的混乱都是假的,关键是出边。

    问题是刘承宗在边外啊。

    阿济格进了京师郊外都不敢狠抢,只顾着一边威胁京师,一边差兵马打蓟州边墙的马兰峪。

    那是个小关口,但八旗军对那熟悉,己巳之变的时候就从那让被裁撤的蓟州军引着入边,防御力量很差,出边相对容易。

    就是山路难行,一天仅能通过三四千人。

    刚走到第三天,兵就出去四千多,倒是运出去不少辎重掠夺的财货,头天跑出去的前锋军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前锋军报告,出边几十里外,刘承宗把山烧了,近处是灰烬,远处还在烧,河都蒸干了,沿途一点吃的喝的都没有。

    也就靠近边墙才有蘑菇可以拾着吃。

    带着俘虏和牲畜,大队人马走不快,兵员俘虏、马和牛都没吃的喝的,从这出边是死路一条。

    当然这火不是刘承宗放的。

    但八旗军再想,也想不到自己人放火把他们后路堵了啊。

    阿济格天都塌了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运出边外的人畜财货,又辛辛苦苦走马兰峪的小道运回边内,叫冲过来的明军抢走不少。

    其实明军也不知道他在干啥,就是觉得东虏要出边了肯定慌张,趁此时机抢点东西,万万没想到阿济格又回来了,吓得明军赶紧跑,一个个暗骂阿济格小气。

    就为那点东西,你至于再进边墙打仗吗?

    阿济格其实一点都不在乎被明军抢走的财货,反正他又入边了,可以接着抢。

    随后阿济格南下打了武清县,没打下来,转头又探永平府北部的喜峰口,却为明军所阻,不过借着交战的空档,倒是东部冷口的守军被调动,有了缺口。

    但这也不是条好路。

    冷口出边走不了多远,向东北方向就能沿大凌河走到辽西广宁的义州卫边外,这也是边外最近的路。

    己巳之变,黄台吉的部队就是走这条路,沿河谷在边外走到遵化边外的马兰峪和大安口,绕过关宁军进入关内。

    可现在祖大寿的锦州军为防备北边两支部队,在边外乱窜,阿济格的兵出边没多远就碰见了他们。

    辽东军见了财货像狼见了肉似的,八旗前锋初一交手,就赶紧让后边的部队撤退。

    东边走不了,阿济格只能让前锋军往北走。

    阿济格想的挺好,必须绕过关宁军,走哈喇慎部、途径敖汉、奈曼、科尔沁,先从他们那抢点羊吃,绕一圈一路回到沈阳。

    然后就看见空无一人的哈剌慎部,跟着他入边的固鲁思齐布都快哭了,我人呢?

    哭的不止他,敖汉、奈曼部的台吉,还有封地在库伦的王喇嘛,一个个如丧考妣……哈喇慎那点人都被抢光了,他们的领地还能好吗?

    指定好不了。

    因为阿济格的前锋营再往前走了二百里,就看见了蹲在翁牛特、奈曼两部之间的刘承宗。

    大漠边缘,四万军队浩荡列营十余座,牛马千群,游骑四出。

    阿济格闻询非常果断,扭头又从冷口进京畿回去了。

    崇祯收到消息都疯了,你王八蛋不是走了吗,怎么又回来了!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